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编者按】2018年,习近平多次赴全国各地考察,在贫困户家中看灶台,在村头洗衣池捶衣服,在托老所里看望老人,在搬迁户家中问收入......人民网记者沿着总书记的“民生足迹”回访了这些曾与总书记“拉家常”的普通人。听他们再聊聊生活上都有哪些新变化。
2018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贫困户节列俄阿木家中看望。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我看中了9号,那头牛真壮。哎呀,抽了个7号,7号也不错。”
“大家抽了号后,先签借款合同,然后再分牛。”
……
寒冬,阳光从晶莹的雾凇里透了出来,照亮了整个昭觉县三岔河乡。
2018年12月10日,晌午刚过,等贫困户代表和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成员到齐后,村民期盼已久的分发西门塔尔肉牛环节,在三岔河乡的坝子上开始了。
“不要喂玉米面、土豆,吃干草就好。”分发结束后,被村民们团团围住的综合帮扶工作队队员李成勇,开始讲解养牛的知识。
他所在的昭觉县,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现有贫困人口7.5万余人,是省内目前贫困人口最多的县,也是凉山州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块“硬骨头”。
为了拿下这个全省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州,2018年6月,四川省新选派3500余名干部组成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李成勇就是这其中之一。在此之前,已有2000余人次的帮扶干部被派驻到凉山州的11个深度贫困县。
为了实现2020年底全线脱贫的目标,2018年年内,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需要从年初的52.88万人减少到31.7万,贫困发生率从19.8%下降至7.1%,贫困村降至618个。
2018年2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春节前夕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我相信,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金色的夕阳,已经熟透,阿妈升起了烟火。放学后贪玩的孩子,趁黄昏,奔跑在林间和旷野,这是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的黄昏。
隆冬将至,彝族年的热闹劲儿还没过去,回乡过年的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时,总要讲起2月11日清晨,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的点点滴滴。
“大家都很骄傲,因为总书记来了我们村,来看望大家。”39岁的吉好也求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和总书记握手,全家人还与总书记合了影。“真的有人给我们送来了合影,这张照片太珍贵了,我把它挂在了家的正中间。”
“你看,新做的腊肉又挂起了。”望着房梁上挂着的腊肉香肠,吉好也求讲起丰收的喜悦。“土豆收成不错,还有4000斤苦荞,1000多斤玉米,鸡卖了9000块钱,一头西门塔尔肉牛卖了1万多……”算着账,吉好也求笑呵呵地说,那天总书记抬头看见挂在房梁上的腊肉,询问家里的吃穿怎么样。
要是总书记再问起家里的收入,他能骄傲地说:“已经翻倍了。”
2018年2月11日,围坐在村民节列俄阿木家的火塘边,习近平同这家人,还有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用拉家常的方式,召开了一场脱贫讨论会。
“真想亲口告诉总书记,我已经考上了村里‘一村一幼’的助教,会教孩子们养成好习惯、说好普通话。”热烈日作害羞地告诉记者,自从当上幼教,奶奶总是偷偷地去学校看她,“每天都督促我不要偷懒,要好好工作。”
“总书记的话像火塘里的火一样温暖,给我力量。”回忆起那天围坐的场景,70岁的吉木子洛说,“就像最亲近、最热心的老亲戚,他来到我家火塘边,挨着我坐下。我相信,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领到西门塔尔肉牛的村民郑土呷高兴地牵着牛准备回家(朱虹 摄)
“总书记的话,让我感到了责任”
“习总书记卡莎莎、精准脱贫瓦吉瓦”“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 ……
在大凉山的公路边、村口,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标语。彝语“卡莎莎”是“很感谢”的意思,而“瓦吉瓦”则是“好得很”的意思。这些标语,是当地群众的心声,更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火塘是彝族人家庭的象征,人们会围坐着火塘取暖、欢歌、议事。
“发展特色产业、长期稳定致富,都需要人才。要培养本地人才,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还要移风易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习近平和大家围坐在火塘边拉起了家常,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出了良方。
“我向总书记汇报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大学梦,改变命运;一个是致富梦,摆脱贫困。”作为返乡创业年青党员代表的洛古有格说,“总书记的话,让我感到了责任。带大家创业致富,要加倍努力。”
2013年,在外工作三年后,洛古有格毅然辞职,回到家乡三河村,创办起了乌金猪养殖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去年,又创办了肉牛养殖合作社。
“现在,两个合作社有110多户农户加入,其中有36户是贫困户。”洛古有格说,过去的这一年,全村人的生产积极性都很高,在外的年轻人也想返乡创业,“村里建了微信群,群里大多数是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我总会分享村里的变化、新的政策,既鼓励大家多去闯荡学习本事,也希望他们有一天能返乡致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