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航向
事实上,资本市场对于新质生产力而言,不仅是坚实的服务者与资源整合者,更是具有前瞻性的引领者,能够引导资源向战略性、创新性前沿领域倾斜,推动新质生产力不断迈向更高层次的升级与突破。
具体来看,在制度创新层面,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针对新质生产力企业的独特性量身定制差异化上市标准与制度框架,淡化传统盈利指标,转而着重考量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技术创新实力以及市场发展潜力等关键要素,从而吸引更多尚处于成长初期但创新活力充沛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平台,为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注入强大动力。
例如,今年6月份,证监会印发的《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八条”)提出,适应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投入大、周期长、研发及商业化不确定性高等特点,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提升制度包容性。
随后,11月29日,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奕材”)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正式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成为“科八条”发布后,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
受理西安奕材科创板IPO申请,充分表明资本市场对国家战略行业优质企业上市融资的支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是科创板的初心和使命。
与此同时,企业也应该抓住资本市场机遇。国浩律师事务所上海合伙人叶晓红建议,在资本市场运作规划上,科技企业更应发挥主动性,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并购等功能,加速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通过精准对接投资者需求,展现企业的成长潜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的支持与关注。同时,应注重风险管理,确保资本运作的稳健性与可持续性,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此外,在投资者培育维度,资本市场通过系统的投资者教育工作以及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群体,积极倡导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引导投资者将目光更多投向企业的创新内核与长远发展前景,为新质生产力企业营造稳定且理性的资金支持环境与合理的市场估值体系,激励企业心无旁骛地投身于长期创新探索与战略规划布局。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推行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举措。例如,证监会大力发展指数基金,权益类ETF规模先后突破2万亿元和3万亿元大关;9月份,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推动形成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
章俊表示,科技型企业非常需要长期资本的加持,资本市场可以吸引养老金、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投向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为企业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展望未来,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凤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下一步,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推动市场制度改革,提高优质资产供给,增强市场的吸引力,为中长期资金提供更多优质投资标的;同时,发展多元化金融产品,鼓励推出适合中长期资金需求的资产管理产品等。
章俊建议,一是优化资本市场体系支持科创企业,强化科创债与机构投资者作用;二是着力培育耐心资本,畅通创投资本的退出渠道;三是出台新质生产力企业认定标准,加快构建科学评估与风控体系;四是全面推行“两强两严”的监管新模式,加快完善注册制配套监管机制。
凭借创新驱动的活力源泉、整合资源的坚实脉络以及引领发展的明确航向,资本市场为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与壮大注入磅礴动力,助力其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扬帆远航,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责编:杨曦、陈键)